时间:2020/1/1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《石坡记忆》连载41

石坡饮食文化精粹

“半套席”和“四道底”

文▏樊三喜口述刘旭东整理

民以食为天。饮食文化无疑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。尤其是接人待客的饮食,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特色。

石坡人接人待客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“过事”,主要吃的是“四道底”和“半套席”。

“四道底”就是全套席上12个菜,俗称“四大四小四平头”。也就是四个大碗菜,四个小碗菜和四个凉盘子。一般是12个菜中有四个荤菜、八个素菜。四个凉盘子种有两荤两素。荤菜不够的可用其他人造“荤菜”代替。

“四道底”席开席后,一般是先上两荤、两素四个凉盘子,作为客人的下酒菜。然后按照一热、一凉的顺序上够八次,将八个菜上完。最后上主食,一般是稀面片和蒸馍。也有主食吃米饭的。

“半套席”顾名思义就是全套席的一半。一般是八个菜,也是四个凉盘子供客人喝酒,然后再上两热、两凉四个菜,最后上主食。

至于是吃“四套底”还是吃“半套席”一般视主人的经济状况和事情的大小而定。如给儿子结婚一般都做“四套底”席。其他一些小事情,一般都做“半套席”。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待客席面也有所变幻。现在,在农村“坐席”,一般也是讲究十几个菜,不严格按照“四道底”和“半套席”的做法做了。

卤肉和卤肉夹烧馍

文▏郭博元

石坡卤肉夹烧馍,民国时期有龙驹寨人董师,独家在石坡街厐家巷口开一卤肉店,自宰、自己加工卤肉、自己烙油饼作卤肉夹烧糢售卖。生意相当红火。传承人有:朱天喜、李保全、白云亭,后有陈老虎、骆建民、鲍荣、马军、冯军娃、郭坤等人从亊此业。

卤肉:以猪肉加工而成。皮色醤红,肥肉油而不腻,瘦肉香而烂,肉润色美,香气四溢,看闻则垂涎三尺。做法是:

将新鲜猪肉洗净,再用开水冒洗一遍,去除腥味待用。卤汤调料用八角、小茴、花椒、肉桂、生姜加水后,再放入冰糖、老抽、料酒。将冒洗好的肉放入锅内,大火烧开,慢火煎煮。约一小时后,捞起观察,达到熟、烂、烘、皮色红润即可出锅待用。

烧馍:(董师用油餅夹馍,后改用烧馍)做法是将小麦面粉酵面发好后,加碱面上岸板用手搓揉,达到碱面均匀,性软劲道。再将面团揪成规定份量的块状,再逐个搓揉捍园,上炉烘烤,其间多次翻饼烙烤,达到受火均勻,出炉时表面黄白相间,熟而不焦,气味麦香。

夹肉:将肉肥素搭配,剁碎,用铁笊蓠放入卤汤回锅,再将烧饼用刀从边分开一半,放入剁好的热肉夹入馍内,到此肉夹馍即告成功。吃时酥香可口,油而不腻。

米皮子

文▏吴全喜

石坡镇位于秦岭脚下,是洛南出山去河南、通关的必经之地。集镇繁华,流动人口多,米面皮子是著名的小吃。

石坡镇的米面皮子之所以有名气,是因为有自己的特点,可概括为四个字:筋、薄、细、软。面皮本身色白如雪,光滑如脂,页薄如叶,条细如韭,再加上嫩绿的菠菜,出芽的黄豆,喷香的油泼辣子,五香料醋,观其状:条条面皮白生生,朵朵菠菜绿油油,个个豆芽黄愣愣,片片辣油红彤彤;闻其味:芝麻油香,阵阵扑鼻,辣味浓烈,蔬菜清香;吃在口里,柔韧爽口,五味俱全,越嚼越筋,后味回香。难怪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,人们都在争相购买或自做自食。吃了上次,还想吃下次。

你若想自己做米面皮子,其实也不难,方法是:把大米用水“入服”之后,碾成米面,和成浓水浆,然后倾倒在铺有笼布的甑篦上蒸熟,切成面条状,加上五香调料即可食用。

石坡镇皮子的调料,简单而科学,只用辣子、盐、醋三种,并以油泼辣子为主料。为了保证辣子鲜红和浓烈的辣香味,需先将生辣子去籽、晒干、磨面,用上等菜油、芝麻油煎沸,晾成微温,将辣椒面倒入油内,边倒边搅拌,待凉后将拉面滤去。这样的辣子油调拌在面皮上,色泽鲜红,辣气扑鼻,清香可口,余味无穷。调味时只可盐出头,醋适可而止,忌放酱油,酱油一放则皮子变色。

面皮子

文▏郭博元

面皮,石坡的面皮是改革开放之后传入,除具有普遍的品质之外,在石坡几十年的经営中,不断改進、提高,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和风格,面皮薄亮、劲道,加上各种调料之后,具有麻、辣、香,酸、咸可口,回味无穹。

面皮的作法大体是,先将精細面粉用水搓成面团,再用手将面团在凉水中反复搓洗,最后只剩面筋,然后将洗好的面水适量倒入蒸面锣内大火蒸煮,面锣内事先要擦上食油,以免粘锣,蒸熟后连锣放入冷水冷却,随后揭起面皮,一张一张磊起待用。另将面筋煮熟待用。出售时,再将面皮切成面条状,面筋切成小块,入专用盆瓢内,调入盐水、五香料水、醋、醤油、香油、芝蔴醤、油波辣子等拌匀,倒入盘内食用。食时俱有麻、辣、香、酸、咸筋道可口。目前有名的面皮经営者有姚洛民、李红、王小芹等。

石坡糖油糕

郭博元

糖油糕,民国时期石坡有一姓孟名叫木狗的老人,炸油糕特别有名。他的油糕皮酥个大,内软糖多。传说有人吃了他的油糕烧了脊背。是因为咬了一口油糕,油糕内的糖水流在了手腕上,他将拿油糕的手端起,用口添手腕上的糖,结果油糕里的糖水又流到了脊背,结果形成吃油糕烧了脊背的亊情。后来改小瓷盘放油糕,用筷子夹着吃。现传承人有厐家驹、李红、李金凤等人。

油糕的作法,大体是用铁锅将水烧开,再将面粉逐步放入锅内,不停地用力向一个方向搅拌,直到成为青色面团出锅,涂上食用油搓揉堆放待用。油炸时,用手拿捏适量面团,捏成瓢状,包入红糖或白糖,成扁园形,入油锅煎炸。油温要适当,不可过高或过低,过高会炸成皮焦里生,过低则油糕不能泛起发泡变酥,食则坚硬口味不香。

石坡油炸麻花

郭博元

油炸麻花,石坡的麻花香、软、咸、脆,(热吃香软,凉吃咸脆),早歺佐以豆浆更为适宜。

麻花的作法,大体是先将优质面粉发酵,后将发好的面团加碱加盐揉匀,再将面团分成适量小面塊,搓成十多公分长条,加油入盆再发酵。油炸时将发好的面搓成长条,并要捻搓上劲,回折搓成绳状,继续搓长,回成三折,成五六寸长绳状,下油锅时再用手扯长成八九寸长入油锅煎炸,油炸时要用两双筷子不停翻滚拉直,直到麻花成金黄色时出锅。此手艺为一门功夫技术,要不断实践才能熟练操作,制成商品麻花,非一日之寒。民国时期有名的麻花有:李三郎、李和尚,如今有李三郎的后代李红、李斌继承,还有厐家虎、李金凤操作经营。

油酥饼

郭博元

油酥饼,民国时期有石坡街后村人寇老四,油饼驰名四方。现在传承人有郭长新、冯军娃、厐家驹、叶惠等人。

原料:面粉、素油、碱面、盐、糖。

作法:先将面粉和成面团发酵,加入碱面揉匀待用。再将少部分面粉用油和成油面团待用。酥饼作法是:将发好的面团揪成二两左右小块,再将每小块面团捏扁,包入一小块油面,用扞面杖将面扞长,卷起成园状,再将面扞薄成园扁状饼,如烙甜酥餅二次扞园前包入白糖,如作咸酥饼,二次扞园前加入少许盐面,再扞成园扁形饼,(咸酥饼是园形,甜酥饼是惰园形)成形后放入加了油的热鏊烘烤。达到皮黄内熟出鏊。要求餅色黄而不焦,皮酥层多,吃时香酥可口,甜咸适度。

作者简介:

刘旭东,男,生于年,大学文化程度,曾任洛南县卫生局副局长、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,工作期间曾有余篇、90余万字的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、当代陕西、陕西日报、商洛日报等报刊杂志上。著有《心鸣集》、《人生箴言录》两部著作,编写《商洛卫生志》等市县行业、单位志6部余万字。写有诗歌于首,分别发表在《卫生报》和有关网站上。

作者简介:

郭博元,男,洛南石坡街人。陕西省散曲协会会员,商洛市诗联协会会员,洛南县诗联协会理事,石坡镇诗联协会会长。曾参与《石坡印象》一书的编纂工作。耄耋之年,笔耕不辍。撰写诗词楹联,散文多篇,有文学作品在报刊或微刊发表。

(左二为吴全喜与洛南静板书老艺人在一起)

禹平文学主创团队

文艺顾问:李江存王养龄顾问:

刘剑锋杨克江何献国胡云山郭昊英刘新民

萧军郭博元吕文斌吕三运赵金虎贺焕成

主编:乐俊峰副主编:闫秀民编辑:乐俊峰法律顾问:王婷刊头题字:马英武编委成员:乐俊峰闫秀民陈大维张军锋杰布李斌

麻新平贺自力闫勇军若兰蒹葭林溪

赵鸣张正阳杨学艺

本期编辑:乐俊峰(lxct)

qq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点状白癜风
点状白癜风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ipingshizx.com/spsxw/6442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