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7/11/21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编者按

铅食记

  与中国其他县城不一样,铅山,这个在中国地图长江流域一带,占据了微小一席之地的县城,它是“万里茶道”第一镇、华东六省一市最高峰“华东屋脊”黄岗山所在地;它是江西省“四大名镇”之一,也是“双遗产地”武夷山脚下的太平小城。它与中国上千个县城一样,城市发展四平八稳,百姓生活安居乐业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安逸随和,平淡如水,一如周游缠绕于它身边的信江河一般,日复一日年复年,过着风平浪静的日子。

  这里没有特别的故事,但每一个故事,却是成千上万个中国家庭,都有的味道。从今天开始,我们将不定时走进铅山县城那些不起眼的小餐馆,用一道又一道铅山美食来证明,这个岁月静好的小县城,也有丝丝入扣的故事,在平凡的世界中,如影随形。

  偶遇“徐记”,在年5月的一个早晨。

  火急火燎赶去上班的途中,竟忘记购买早餐。车子驶入滨江花城步行街路口的时候,一眼瞥见一个早餐小摊,不知卖得何种吃食。但如果不买,过了滨江花城,便再无早餐点了。

  我就是在那天的早晨,被这一碗在阳光中冒着热气的灯盏粿,收走了唯一一颗不愿意在灯盏粿上停留的心。

  灯盏粿是铅山著名的小吃,由于外形呈灯盏状,因而得名“灯盏粿”。灯盏粿外皮由大米制成,有“白米粿”和“青蓬粿”之分。中间添馅,馅大多数由新鲜香菇,鲜猪肉,黄豆芽,鲜竹笋、墨鱼、豌豆等,最后放入竹制小蒸笼中用大火蒸熟即可。

  尽管是铅山县著名小吃,但由于做工复杂,街头卖灯盏粿的商铺终究还不是太多,而能将灯盏粿做到让人流连忘返的,在铅山县城更是寥寥无几。久而久之,除了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对家乡特色美食进行宣传,我对灯盏粿也便也提不起更多的兴趣。

每每打包一盒灯盏粿,都能香得闻者醉。

  小摊上卖着小笼包、蒸饺、灯盏粿。可惜我都不爱吃。可那天,我竟然鬼使神差地要了一份灯盏粿。在热气氤氲的阳光下,我看着老板娘一块一块把它们都码进快餐盒,铺上一层猪油,又浇上一层自己调好的辣椒醋,撒上葱花,最后被我四平八稳搁在了办公桌上。

  馅料里没有过多的食材,只有香菇、红萝卜、豆芽、木耳,甚至很难看到肉。然而我却吃了个精光。薄而筋道的皮,让我有些感动,太多年了,我几乎忘记了,灯盏粿的皮本该如此。

  我成了“徐记小吃”的常客。从凉风飒飒的初夏,到阳光焦灼的三伏天,我守在一身铁皮的小摊车边,看微胖的老板娘大汗淋漓地摆笼、上蒸、收钱、打包,她身后几乎是整个家庭成员,丈夫、公婆,有时候再来几个别的亲戚,在一张小桌子边,擀面、包肉、加馅,一家人默默不语,偶尔闲聊个几句,又低头做事。

  偶尔我也与老板娘聊天,在35度的早晨,阳光将她的铁皮小摊烤得滚烫,搁在车上的一元硬币,丢上去了便烫得不好再拿起来。“为什么你们不开个小店?起码不用这样辛苦,太热了,容易中暑。”我说。

  “没有那么合适的店门”。老板娘说。夫妻二人也曾在外面打工,可惜孩子在家便成了“留守儿童”。“想起也心酸,外面讨生活其实也不容易。不如回家,赚点钱,陪陪孩子。”老板娘说:“白天到傍晚,除了正午时分温度太高,暂时收摊以外,其余时间都是要出摊的,早上可以卖到11点,下午3点左右就要摆摊了。”

  我便不好再多建议。高温下的一家,为孩子留下了脚步,为生计不论艰辛,为未来更好的生活,坚持着日复一日的揉、搓、蒸、包。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,每一分钱,却都干干净净。

狂风暴雨下,“徐记小吃”老板迎着暴雨牵着雨篷,不让雨篷被吹歪。生活虽艰辛,但笑容依旧。(叶红/摄)

  我依然隔三差五光顾“徐记小吃”,有时候他们也主动跟我聊几句,不善言谈的一家人,偶尔也言语几句国事,露出灿烂的笑容。更多的时候,我更愿意看他们忙碌却有序的身影,大汗淋漓下的幸福,是裹着生活艰辛的努力,是披着家族希望的坚持,也是凝聚着一家团圆的满足,一如这小小一笼灯盏粿,团团圆圆,热气腾腾,酸辣分明,吃的人,却欢欢喜喜。

  这样的小摊,在铅山比比皆是,每一个美食人的背后,或许都有一段不为人知,却再普通不过的故事,在铅山这样的小城里,开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。

作者

钟 晨

编辑

钟 晨

审核

苏家福

签发

傅金发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个
白癜风治疗偏方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sipingshizx.com/spsrk/682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